天津敬亚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美国在中国多次勘查寻找石油无果,为何李四光还坚信有大量石油

2021-12-31 11:19:00

工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竞争力,而石油作为工业能源的命脉所在,一直是每个国家都在极力发掘争取的战略资源。因此,独立的石油开采是一件让人非常有安全感的事情。

 

 

而在上个世纪,中国一直处在“贫油国”理论的焦点,几乎全世界都认为中国并没有大的油田存在,尽管当时中国做了许多努力,但依然没有发掘出一座真正的大油田来击破这个谣言。

 

 

直到李四光挺身而出,凭借着渊深的学识、坚持不懈地勘探,依据李四光奠定的基础,中国人在自己家发掘出一座座石油田,让“中国贫油论”彻底沦为无稽之谈。

 

 

李四光究竟是凭借什么,大胆地论断中国有大油田,并真正发掘出来了油田,推翻了此前持续了几十年的国际专家学者的共同论断?

 

 

01 不信“贫油诊断书”,四海内外求真理

 

 

李四光出生于1889年湖北黄冈县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父亲李卓侯是当地的一个私塾先生,从李四光记事起他就跟着父亲一起读书学习。

 

 

李卓侯对他寄予了非常大的希望,从小就教育他要为天下而学习,不求功名,只为百姓。为了激励他,李卓侯给他取名李仲揆,揆,在古代是宰相职位的代称。

 

 

李仲揆十四岁那年,孤身来到武昌考学,在填报信息时由于激动紧张,把年龄填在了名字一栏,眼看着就要交表,再换一张已经来不及了。他就把“十”改成“李”,又在两个字后面加上了一个“光”,从此李四光这个名字就诞生了。

 

 

李四光投身学习以后,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前往日本,后来又前往英国留学。周游世界不仅极大地增长了他的学识,开阔了他的视野,也坚定了他学成归国,鞠躬尽瘁的决心。

 

 

1913年,李四光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地质学。

 

 

次年,一支来自美国的勘探队踏足了中国,他们打着“科研”的旗号,期望着在中国开采出一块大油田,好满足自己收敛资源的野心。这支采矿队来到了陕北地区,按照一般的石油分布规律推断,这里是中国最有希望存在油田的地区。

 

 

但是这支队伍在此地停留了数月,一无所获,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他们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技术是否精湛、行为是否合法,反而大肆攻击中国“贫油”。

 

 

远在英国的李四光听闻了这件事情,更加坚定了自己学习地质的决心,他察觉到自己的学习会给祖国带来多大的助力,于是丝毫不敢懈怠。

 

 

1919年,李四光取得了硕士学位,并在蔡元培先生的邀请下来到了北大,在北大,李四光任地质系教授和系主任,教导有志向于此方面的年轻学子。同时,李四光还积极召集爱国地质学家,组建了中国地质学会。

 

 

就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前后,一位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来到了中国,他的目的虽然不是直接探查中国的石油田存在可能性,却也与之相关:考察中国陆地的地质构造。

 

 

不久,一篇出自他手的文章就被刊登在全球范围内的多家报刊杂志上,这位教授断定,中国的陆地为陆相地层,因此并不可能有大量的石油存在。

 

 

李四光从来不信这个的。毕竟中华大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其内部构造必然庞大复杂,绝非一个小小的“专家”在中国待上几个月就能一言断之的。

 

 

李四光在中国这段时间,不仅致力于打造新的中国地质学界,聚拢最优秀的一批地质人才,更是亲自前往了多个典型性地区,亲自考察了中国辽阔腹地的地质。

 

 

1934年,带着《中国地质学》知识的李四光再度离开自己的祖国,这一次,他并非是求学,而是授道。他要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地质远比西方学界认知中的要深邃,中国待开发的资源还沉睡在某个角落。

 

 

李四光从来不怕有人和他辩论,任何一个对中国怀着蔑视、轻慢态度的人在与李四光的讨论中都会败下阵来。这不是因为李四光的口才有多好,而是他有着实在的数据、信息、资料去证明中国的优秀。

 

 

李四光花了两年时间在英国的八所著名大学授课,都被当地的学者、学生一致肯定,极大地改变了当地人对中国地质的印象。

 

 

但1938年,又发生了一件“证明”中国是“贫油国”的事情。美孚公司,当时是世界最强的石油公司之一,也是如今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的组成之一。美孚公司内部也有许多人不相信中国“贫油”,于是他们申请了一些经费,组成了一支探查队。

 

 

遗憾的是,几个月的探查之后,这支队伍依然连一滴石油都没有找到,只能遗憾离开。而一次次的探查无果,似乎真的证实了中国并没有石油存在。

 

 

没有石油,工业发展从何谈起?倘若一直依靠进口石油,不仅代价高昂,成本极大,而且会被其他国家扼住命脉,这是极其危险的事情。

 

 

1939年,黄汲清带领中央地质调查所在中国发现了玉门油田。玉门油田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工业油田,当时全国95%的原油产量都来自玉门油田。但玉门油田的产量很有限,中国需要更大的油田!

 

 

02 历经磨难回祖国,一举摘掉“贫油”帽

 

 

关键时刻,李四光站了出来。他坚信中国存在大量的石油,只是目前缺乏勘探和开采的条件。于是他专注在这一个方面,潜心研究,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1944年,李四光在重庆大学开始了全国第一个石油专业,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方法为国家培养一批勘察石油的专业人才。李四光虽然身在重庆大学,但一直与国际上的地质学者有联系交流,这几年的潜心钻研让他受益匪浅,只等有机会就可以大展身手。

 

 

1948年2月,在国际上已经有了十足的影响力的李四光,受到了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大会的邀请。于是他带着夫人许淑彬来到了英国伦敦。

 

 

在伦敦,李四光一方面加紧自己的研究,一方面不断驳斥其他国家学者对中国的贬低。他不会因为别人对自己祖国的轻视就怒目以对,拍案而起,但他会用严谨而认真的语气,逻辑清晰的论证来推翻所有的谣言。

 

 

李四光虽然身在国外,但对国内发生的事情一直非常在意,对许多大事也了如指掌。偶尔他也会写封信寄到国内,为国内的同事们提供建议。

 

 

当时局势逐渐明朗,新中国成立在即,周恩来就想到了把钱学森请回来,开始着手勘探油田。于是趁着中国代表团去往布拉格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周恩来让郭沫若送给了李四光一封信,希望李四光能够早日归国。

 

 

李四光收到信件就立即开始着手操办回国的事情,但让他感到无奈的是,在战争的背景下,当时回国的轮船必须提前一年预定。也就是说最好的结果是他现在订票,明年这个时候才能回去。

 

 

李四光在英国待了几个月,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欣喜若狂,决定再寻找其他办法回国。就在这个时候,凌叔华带给他一条坏消息:国民党的人得知李四光即将回国,已经在想办法阻挠,眼看就要扣押李四光了。

 

 

于是李四光顾不得太多,独自从英国转移到了法国,再想办法买到了一张意大利到香港的船票。事情办妥之后,李四光才接了夫人,两人从意大利乘船回国。

 

 

1949年12月,李四光就坐上了去香港的船。但是由于航线、政策等问题,他足足花费了5个才抵达北京。漫漫回国路,丝毫不能动摇李四光报效祖国的决心,没能赶上开国大典,是李四光的一件憾事,但他也在这一次的回国之路上对目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更深的理解。

 

 

倘若中国的工业再发达一点,交通就能更便捷,中国人想要回去,可以乘坐中国人自己的船、自己的火车。又何苦像他这样,辗转多地,历经千辛万苦,只为了回家?

 

 

石油!一定要搞定石油!李四光心中有这么一个信念,要解决石油问题,发展工业,把中国的轮船开到大西洋去!

 

 

回国后,李四光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接见。毛主席满是希冀地问李四光,能否拿事实推翻所谓的“中国贫油论”?李四光用坚决的态度表示,能!

 

 

在政府的支持下,李四光很快带领一批工作人员开始了紧张的勘探任务。李四光坚信陆相地层也有石油存在,它们深藏在白垩纪的地层,这种地层的石头非常独特,是一种蕴含着油的砂岩。

 

 

这个理论在当时几乎没有人相信,但是这是李四光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得出的结果,他有着绝对的自信,也相信华夏大地上一定沉睡着能够让中华儿女迅速腾飞的宝藏。

 

 

1954年,国家成立了矿产勘探学会,开始了新中国的石油勘探工作,在李四光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人马走到全国各地,却始终一无所获。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李四光已经68岁,戴着厚厚的眼镜,仍然看不清石头的具体构成。三年的时间,没有对李四光产生丝毫的动摇。

 

 

他年近古稀,依然亲自带队,扒开一层又一层的岩层,细细察看每一块石头。有的时候队伍里没有水,李四光就亲自用舌头把石头上的灰尘泥土舔掉,舔到石头光滑发亮,再去分析有没有油存在。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这一年,工人们找到了李四光所说的含油砂岩。这一发现震惊了全国,这块小小的岩石,承载的是一个数亿人口的大国工业的命脉所在!

 

 

沿着这条线索,经过两年的仔细勘探,工作人员终于在松辽盆地发现了一个油田。这座油田被命名为“大庆油田”,直到今天,它依然是全国第一大油田,为新中国工业的腾飞提供了滚滚的源泉。

 

 

1960年,大庆油田大会战打响,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来开发这座宝库。大庆油田也在短短几年内发挥作用,为新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层坚实的保障。

 

 

当年那些断言“中国是贫油国”的“专家”纷纷哑火,看着大庆油田的照片目瞪口呆,转而对坚持不懈的中国能源人钦佩无比。

 

 

03 且看这蛟龙腾海,嫦娥奔天的背后

 

 

李四光没有直接带领完成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但是李四光的论断为这一切的发生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他说,中国有大油田,外国人不信;他就搞研究、实践探查,沿着李四光指导的方向,油区、油田纷纷问世。

 

 

大庆油田只是一个开端,而非一个最终成果。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大批的新油田不断被发现。那些原本幻想以石油拿捏中国的国家,再也无法实现这个“美丽的构想”。

 

 

1971年,李四光因病逝世。他年少时,中国被人下了“石油病危诊断书”,他离开时,中国的石油已经闻名于世。他用短暂的一生,为新中国的石油铺设了一条坦道。

 

 

敢于质疑,敢于开创。这就是李四光能够改写所谓的“判决”的根源奥秘。他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中国从来不需要其他国家指手画脚,论这论那。带着这个信念,李四光求学各地,四处奔走呼喊,出了研究室,就是报告厅,脚下踩的不是一层层岩石,就是一摞摞草稿。

 

 

关于大庆油田的真正“功臣”,李四光、黄汲清、谢家荣几人的说法和支持向来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所在意从来不是谁发现、谁居头功,而是到底能不能找到,找到的有多少。李四光为中国石油所做的贡献不会被磨灭,他用自己的一辈子,把外国人丢过来的“贫油”帽子摘下,埋在了黑色巨龙的最深处。

 

 

今天我们看这繁华盛世:高铁穿梭,工厂轰隆,九天揽月、五洋捉鳖不再是诗句;航母如岛,飞机穿云,林立高楼、通海大桥已成为事实。这一切璀璨光明的背后,当有李四光的呕心沥血、热情燃烧!